1、职业资格证书——大学毕业生的第二个证件
有关专家指出,社会的发展正使得企业的用人观念不断发生变化。企业选人不再只盯着求职者学历是否够高,而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动手能力。据一些权威人才招聘机构透露,如今那些既拥有大学高等教育背景,同时又取得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大学生求职者,目前在人才市场相当“抢手”。据了解,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短缺情况,早在几年前便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的支持下,部分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将推行“双证”教育制度作为了发展目标。使毕业生既可以取得学历证书,又可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大大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职业资格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般每年的5月和11月被人社部定为职业资格鉴定的统考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组织物业管理员、营销师、秘书、公关员、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师、心理咨询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等全国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其它工种职业资格考试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安排。
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4、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这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大学生就业涉及的职业有秘书(涉外)、推销员、公关员、物业管理员、物流师、电子商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项目管理师、企业信息管理师、计算机、机械、电子、建筑、金融等近300个。
6、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
7、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它有哪些用途?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8、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有何不同?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与学历文凭不同,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9、职业资格证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证书在全国通用,并可在网上查询。
10、政策支持
按照《关于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13]80号)精神,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至次年7月1日)有培训鉴定需求的在筑高校毕业生,参加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认定的政策性补贴培训定点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可享受相应的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